基本情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基本情况  >  正文

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2023年党政工作要点

来源: 作者:liyanyan发布时间:2023-03-09

2023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的开局之年,党和国家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2023年是学校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攻坚之年。今年学校党政工作指导思想及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产教融合”为战略牵引,以人才建设为关键抓手“内涵发展、规范发展和基本建设”为工作重心,围绕产教融合攻坚年工作主题,踔厉奋发启新程,笃行不怠向未来,持续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委核心引领作用

1.夯实党建工作。深化理论武装,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实施党建“双创”基层组织提质工程,力争在市级申报中再次突破,开展“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的中期验收;扎实推进“一院一镇街”乡村振兴党建项目,加强党建典型案例和事迹宣传并形成党建工作案例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深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使用牵头推进重庆市高校思政课“手拉手”共建活动第九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立大中小学师资培育、听课评课、教研交流、集体备课等常态化工作机制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落实《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办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扎实推进重庆市民办高校“组织育人”精品项目建设;强化青年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开展家国情怀提升工程,抓实“三学”“四讲”“五融入”,开展“红色音乐”“党史讲坛”等主题党团日活动。

3.加强对统战群团工作的领导。持续抓好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欧美同学会)建设,定期召开统一战线工作座谈会,探索群团统战服务学校新机制;抓好工会、妇委会(女职工委员会)等专委会建设、定期召开教代会、工会代表大会(两代会),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4.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贯彻落实“一岗双责”,与中层干部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开展集体廉政谈话;健全“以案四说”“以案四改”长效机制,持续做好节前重点部门监督检查、廉政谈话制度;实施廉洁文化建设工程,统筹廉洁文化阵地建设,拓展新阵地新平台,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氛围。

二、深化产教融合攻坚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5.深化产教融合平台攻坚。加快以讯飞工程(培训)中心为代表的校企合作商业平台和产教融合项目承接平台建设,力争全年引进500万左右的生产性产教融合项目;成立重庆高职城产教融合联盟,实现初创成员不少于50个,扩大产教融合资源获取渠道

6.深化产教融合项目攻坚。进一步加强对金融财会、财富管理和公共管理等专业的产教融合支持力度,推进新道智能会计产业学院和中软国际大数据产业学院建落地;结合产业需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学院、合作专业、订单班等课程体系建设产教融合师资能力提升平台和资源库,打造2-3个市场认可的产教融合项目团队。

7.深化产教融合资源攻坚。积极推动产教融合资源池建设,完成10-20个合作意向企业产教融合基本框架谈判和协议签订;加强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力度,力争获得政府层面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8.深化产教融合制度攻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产教融合激励政策》《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产教融合实验园建设运营政策》《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产教融合项目运行机制》等体制机制建设,形成产教融合统筹管理制度;定并落地实施《科教城产教融合实验园运行方案》《产教融合实验园建设运营政策》加强学校产教融合工作宣传活动推广,打造学校产教融合名片。

三、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9.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完成与办学定位相契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重构建设进一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打破传统课堂授课方式,启动1-2个专业的课时、学时改革试点;进一步推动课程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3+1综合实训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大学英语”“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确保首批11门校级课程改革项目顺利结项,力争实现国家级课程的突破积极推动虚拟教研室建设,市级虚拟教研室开展公开示范活动2-3次。

10.稳步推进“金专”建设。确保金融学、会展经济与管理等国家(市)级一流专业顺利通过结项验收;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供应链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播音主持与艺术6个专业通过授位评审;瞄准“双碳战略”等国家和地方前沿需求,申报新专业1-2个;以中新战略、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为牵引,打造专业特色优势;完成1-2个专业的动态调整,实现现有专业的更新迭代。

11.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五维递进”产教融合项目评价标准建设为落脚点,促进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合;实施教学成果奖培育计划,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启动培育6-8个新一轮教学成果奖,推进教学成果突破行动.重视教师教学理念更新与能力提升,强化教学技能赛事管理,力争实现历史性突破进一步落实全过程双创课程建设完善双创理论实践融合教育体系。

12.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推进GPR”进阶式海外课堂学分置换项目升级,学生出国(境)人次数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全力打造直通海外名校“3+2”本硕连读项目,合作海外高校数量增加2-3所;尝试开展“学术型”特色本硕博连读项目,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路径;力争与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报成功;力争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计划外国际本科项目落地;继续全面推广“本土国际化”,师生国际教育覆盖面达到60%,持续推进中新产业学院升级为国际化产业学院。

四、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13.加快实用性人才引进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通过校招、社招的方式引进与学校学科相关的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10人,引进力度适度向学校专业硕士点倾斜;引进新开专业、师资紧缺专业的优秀硕士人才不少于40名;按需引进柔性人才、双师型教师、外聘教师等不少于10名。

14.做好人才服务工作。与重庆市、巴南区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深度合作,搭建人才及科研平台,打通高层次人才服务通道,持续取得省部级人才称号,力争突破国家级人才称号,力争至少1人成功申报“长江学者”(国家级)人才称号。

15.推进全员能力提升常态化开展教师技能提升培训和比赛,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等教育部认可的重要赛事力争实现历史性突破;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新增1个首席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逐步建立学工队伍“个人成长档案”形成2-3个专业团队孵化市级辅导员工作室形成以2-3人为核心骨干、3-5人为支撑的内部培训团队力争打通联合培养博士的渠道,推荐10名以上教师攻读国内外博士;完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后备干部培养机制

16.推进薪酬和福利改革。建立异化薪酬体系,制定学校薪酬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梳理与公办院校、其他民办院校福利体系差异,根据对学校的贡献、忠诚度等,通过差异化购买企业年金、提高社保缴纳比例等方式完善教职工福利保障体系。

五、强化有组织科研,夯实学科发展基础

17.扎实开展申硕与学科建设。调整优化校内建设评估方案指标体系完成2次动态评估工作,确保通过市学位办硕士点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跟踪评估构建立校级层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硕士点、科研平台、科研团队评估反馈机制开展1次学科凝练专题研讨会,优化专硕点建设方向、骨干教师队伍。

18.深化有组织科研工作体系。力争在市级科研平台申报建设中取得突破完成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深化与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合作,推动绿色发展研究院、国别与通道经济研究院、长江会展研究院校级平台在智库成果、横向课题、纵向项目等成果方面取得新突破开展市级高校创新群体、跨学科协同创新团队、校级平台团队、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情况监测评估,推进平台、团队、骨干的动态优化建成校级智库团队、智库成果建设机制筹备市级产教融合学会。

19.夯实项目申报工作基础。确保国家级、省部级主渠道项目立项数量保持稳定中央部委、市级政府部门课题申报项目数量和质量稳中有升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科规划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报送项数不少于10项,力争国家级项目立项不断线做好中特中心、市教委宣教处倒立项成果孵化,常态化实施校内党建、思政等专项研究倒立项提升科研项目研究质量、项目结项率,推介优秀项目成果1-2联合纪委、学工部等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术规范、学术诚信相关宣讲活动2次。

20.做好代表性科研成果攻坚。孵化C级科研成果不少于30项。在“三报一刊”、高层次内参或领导批示有突破,报送优秀资政建议5篇以上完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成果、新媒体科研成果、科研社会服务工作认定体系持续开展青年教师科研素养提升计划,开展科研论文撰写校级讲座2-3次,开展科研方法类培训2-3个主题建立健全校内教师学术交流平台,完善校内教师学术交流管理机制,纳入科研考评。

六、全面落实三全育人,不断提升育人成效

   21.加强学风建设。恢复学工、教务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开展学风提升专项行动计划;联合国际合作交流处完善“学业提升帮扶计划”推进“五特”学生精准帮扶与资助,系统梳理典型做法和特色成效;多维度选树学生成长、成材典型人物深化学生评价改革,规范和优化各级各类评优和评奖活动

22.提高竞赛成绩以学生学科专业竞赛为驱动实施传统课程、课堂、课时与学生“研、赛、创”活动置换改革,确保学生学科竞赛参与率超过45%,国赛获奖不断线,教育部认可的56项赛事获奖率增加10%完善常态化创业项目挖掘机制,力争获批市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至少6项,国家级至少2项;加大双创重点项目库建设和培育力度,力争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再获新突破。

23.拓展实践育人开展“三全育人”中期建设评估;完善“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形成创新工作案例探索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创新,做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统筹谋划;立足巴南搭建平台,聚焦社会治理、生态环保、城市提升、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强化我校志愿服务队伍的功能发挥,推动专业化发展。

24.创新学生管理。制定能落地实施的《大学工与大后勤服务育人融合发展运行方案》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试点,探索“书院制”管理改革;落实特殊学生群体动态管理覆盖率100%;实施专兼职辅导员、园区辅导员、宿管员岗位职责融通联动工程;定期开展“书记校长”与学生面对面等活动,不断完善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参与学校民主治理的模式。

七、持续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学校美誉度

25.持续提升招生质量。合理设置“专升本”招生专业对口范围科学分配各类别生源计划和专业计划;招生与教务、学工、后勤等部门联动,编制完成录取数据分析报告招生工作报告

26.持续助力优质就业实施就业服务工作提质计划;拓展优质培训项目非学历继续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生覆盖率不低于30%确保职业认证与培训项目的专业覆盖率不低于50%进一步推进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力争培训、创收产值达到500万元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困难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市本科水平,优质就业率达到35%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困难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于全市本科水平持续巩固校友会工作推动不少于10个省级校友会的实质性运行。

27.持续加强品牌宣传。持续推进校园新媒体联盟建设,构建一盘棋大宣传格局;切实加强与中央及市属主流媒体的合作,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有效实施“三找三抓”品牌宣传提升工程,提高优质生源报到率。

八、持续提升治理效能,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28.提升内部治理水平。健全师生代表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机制,切实提高依法决策能力和民主管理水平;建立重大专项工作督办清单,严格落实目标责任考核制,不断提升行政效能;落实“我为师生办实事”项目,加强信息公开;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及集团教育事业部的沟通,积极寻求外部支持。

29.提升财务管理效能力争获得流动资金贷款解决短期资金缺口问题;拟定近三年可持续的学校中长期融资计划,满足学校扩大学生规模和加强内涵建设的资金需求;加强财务内部管理,持续梳理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业务流程和标准,简化财务工作流程,优化业务报销和科研项目开票流程,制定学生缴费管理机制,切实降低欠费率。

30.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软硬件系统运维,维护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的正常秩序继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广数字化智慧化教学手段,全校普及率不低于80%做好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的规划论证,启动智慧校园升级改造工程加强日常网络安全管控与重要时期安全保障,实现网络安全零事故。

31.完善后勤服务功能。优化能源供给模式,人均能耗较2022年下降3%加强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和校园环境品质建设调整食堂经营模式强抓食品安全,优化窗口业态,提升菜品质量与服务完善学校-集团后勤新合作模式招投标闭环工作做好乙类乙管下健康驿站医疗服务环境消杀等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确保无医疗责任事故和校内大面积感染发生。

   32.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定期开展校园安全检查及时做好校园内设施设备的维护与维修梳理基本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减少矛盾纠纷;建立每月台账及销账制度,及时整改隐患;加强警校联动确保校园周边安全稳定持续加强预防网络诈骗宣传工作

九、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支撑保障能力

33.满足学校规模发展的刚性需求。办理科教城41号楼、17A18B18C的合法手续;与G1公寓的总包单位及相关分包单位签署相关合同、完成各类项目的整改并保证正常使用,依法依规按合同办理竣工结算;配合巴南公司,完成G1公寓的竣工备案手续;推动与G1公寓配套的6000平方米车库和设备用房的建设工作;分批次装饰改造科教城41号楼、17A18B18C并投入使用;完成教学楼56楼灰空间改造自习室和1楼改造一间阶梯教室工作;

34.做好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完成二期征地工作;完成二期总体建设方案;启动东大门、图书馆、第二教学楼等规划及建设相关工作

十、推进本科合格评估工作,全面提升各项工作质量

35.加快推进迎评促建工作。完成2022-2023学年合格评估校内自评,对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3大重点指标分阶段开展专项督查并制定建设方案建立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动态检测机制,系统性掌握建设指标的进度和质量按照重庆市高校分类评价指标,完成学校分类发展的学年度评估完善产教融合项目校内评价机制,完成各类产教融合项目的校内评估。

36.加快完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落实落细校--专业三级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合格评估关键环节的督导督查,做好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促进教学管理和过程规范完善专项评估方案,开展专业、课程评估工作,通过强化过程性评估促进校内专业、课程的内涵建设;强化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和持续改进工作。

上一条: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报告 下一条: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2021-2022学年度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关闭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尚文大道906号(401320)

电话:023-88968651 传真:023-8896865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