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大学生进一步认识非遗文化传承的魅力,树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的责任意识,增强文化强国的自信心。7月12日,巴南区文化馆,我校校团委、新媒体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全新全艺”实践团一行分别赴巴南区文化馆和木洞山镇文化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和学习活动。此次活动以“非遗”树叶画和“非遗”木洞山歌为实践载体,立足当地文化特色,让实践团成员们沉浸式体验近在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探寻“非遗”的魅力,以及“非遗”融合性、创新性传承发展,也进一步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朽价值。
活动一:巴南文化馆——感受“非遗”树叶画和巴蜀出土文物的魅力
百年足迹,峥嵘岁月。在“巴地听雨”文艺鉴赏沙龙—树叶画制作技艺研究讨论会中,巴南区“非遗”树叶画传承人陈老师为实践团展示了水墨树叶画、雕刻树叶画等,也悉心教授成员们动手雕刻各种样式的树叶画,切身体验“非遗”之美。
同时,实践团参观了巴蜀出土文物主题展览。该展览馆馆采用实物陈列、场景复原、多媒体等数字化现代手段,让大家充分感受到巴渝地区的历史进程和伟大的历史画卷。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和一件件出土的珍稀文物,伴随着声情并茂的讲解,实践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融入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朝代,重温那一段激情满怀的历史。
活动二:木洞山歌文化站:在歌声中传承“非遗”文化
实践团在木洞山歌传承人喻老师和秦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木洞山歌所在的文化站。据悉,山歌系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民众传唱的山歌歌种,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汉代的“巴子讴歌”、唐代民歌“竹枝”,直至明清演化形成。木洞山歌源远流长,以歌声伴随着农事劳动和生活,木洞山歌还有劳动号子、风俗歌、表演歌等多种样式。参观过程中成员们既领略了木洞山歌的无限魅力,也跟着传承人现场学习了木洞山歌的唱法,切实体会了山歌的秀美和民族文化的智慧。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是两个非遗文化馆的一大特色,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活态”展示和以歌舞形式的展现让实践队员在充分享受全新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对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传承的认同。
“非遗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新媒体艺术学院将结合专业特色和优势持续打造“党建引领·一院一镇街”品牌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巴南区各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并以“非遗进校园”、“非遗+乡村振兴”等实施美育教育和引导,赋能乡村经济发展。